时间:2022/8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lx/141002/4487545.html

引言

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、家畜饲养业、陶器和磨制石器为特征的历史时代。从这时开始,人类便由单纯地依赖自然过渡到开发自然,生产经济开始支配人类的生活。生产是人类谋求充足而又有剩余食物的最重要手段,是长久定居的基础,是文化加速发展的先决条件。

发达的生产经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,并带动社会关系迅速发生变革,为文明社会的最终产生奠定了必备的基础。因此,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,被称为“新石器时代革命”。

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1万多年前,经历了前、后两个大的发展阶段。前期为公元前~前年,是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因素的发生和发展时期,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先民们居住的村落和生产、生活的踪迹;在不断改进谋生技术的同时,先民们也创造了质朴的艺术,留下了无数的瑰宝。

区域性的文化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,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谱系,为文明的产生积聚了丰沃的土壤。其所形成的各个不同的文化区域,基本上奠定了史前时代中华大地的格局,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的文明,也使后期能涌现出新的文明因素,并向文明社会过渡。

生产经济是新石器时代最本质的特征,它使长期定居成了人类最基本的居住方式。在不同的然环境中,不同的人群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中年复一年地生活着。代代相沿,祖传孙承,文化便由此呈现出了相当强烈的地区性差异和地域传统。

在考古学的术语中,“文化”一词有特定含义,指存在于一定时间,拥有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一组遗存,并有相对稳定的分布地域的一个区域共同体。在新石器时代前期,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、华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到处都留下了先民的足迹。这些遗存因地域不同而表现出了强烈的差别,在神州大地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局面。

黄河流域。在黄河下游,以山东地区为中心,已发现了3个先后相继的考古学文化,即后李文化、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。后李文化因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,主要分在泰沂山脉的北侧地带。它制作和使用的陶器都是租糙的夹砂陶器,其中有炊煮用的釜、饮食用的钵等。北辛文化因山东滕州市北辛遗址而得名,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苏北地区。

这一文化的居民以各种类型的鼎为炊煮器,除夹砂陶器外,还制造出了一批较精致的泥质陶器,如圜底或平底钛、小口双耳罐等;磨制石器较多,有磨盘、磨棒、铲、刀、镰、斧、锛等;骨角蚌器丰富,有镞、镖、锄、凿、镰、铲等;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,面积较小;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。随葬品较少,有些墓葬死者的头部覆盖一件陶钵,部分死者的门齿生前已被拔掉。

大汶口文化是以年发掘的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命名的,主要分布在泰山周围,西达鲁西平原东缘,东至黄海之滨,北抵渤海南岸,南到苏北地区,皖北和河南也有零星发现。它经历了早、中、晚3个发展阶段,拥有一群特征鲜明的陶器,主要器类有镂孔圈足豆、觚形杯、各种类型的鼎、袋足鬶、高柄杯、背壶、大口尊等;居民盛行拔除侧门齿和枕骨人工变形的习俗,有些居民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,致使臼齿外侧严重磨损;房屋以地面建筑为主,墙下一般挖有基槽。

死者的随葬品较丰富,较独特的是用獐牙、獐牙钩形器和龟甲做随葬品;出现了多人一次合葬墓和多人二次合葬墓。黄河中游地区,在公元前~前年分布着两个不同的文化。河北南部、河南中部和东部,是磁山·裴李岗文化的分布地区。典型遗址是河北武安县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县裴李岗遗址。

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圆形、椭圆形的半地穴式建筑;经营农业,主要生产工具有石斧、石刀、石镰、石铲、石磨盘、石磨棒等;制造较粗糙的陶器,主要器类有盂、三足钵、小口双耳壶等。关中、陕南和陇东等地,是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分布地区。代表性的遗址是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,陕西的华县老官台、临潼白家遗址等。

居民制造的陶器火候较低,陶质疏松,主要有圈足碗、三足钵、三足罐等;石器有磨制和打制两种,刀、斧、铲、敲砸器是主要器形;居民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中。公元前~前年为仰韶文化,以年发掘的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命名,分布地域以中原和关中地区为中心,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,南达鄂西北,东至豫东,西到甘、青接壤地带。

已发现遗址处以上,其中最著名的是陕西的西安半坡、临潼姜寨,河南陕县庙底沟、郑州大河村等遗址。它分布范围广,延续时间长,文化内涵相当复杂,并形成了许多地方类型。共同的特征是:泥质陶器多绘彩,经入窑烧制,颜色经久不褪;夹砂的陶器上多拍印或滚压绳纹;小口尖底瓶、盆、钵、壶、罐、瓮、釜、鼎等是其居民日常使用的器皿。

农耕文化较发达,主要工具是石斧、锛、锄、铲等,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;家畜饲养业并不发达,主要家畜是狗和猪。村落多数布局严密,房屋形态繁多,早期多为半地穴,中晚期基本都是地面建筑。埋葬小孩盛行瓮棺葬,即以瓮、罐、钵、盆等为葬具;成人则以单人土坑墓为主,早期流行合葬和二次迁葬。

长江流域。长江下游地区有河姆渡文化、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、北阴阳营文化、薛家岗文化。河姆渡文化是以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而命名的,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,并跨海到了舟山群岛。以精巧的木器和榫卯构件最具特征,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,炊煮器主要是陶釜,饮食器有钵、盘、罐等。居民种植水稻,家畜主要有猪和狗。

雕有“双凤朝阳”等图案的象牙器,堪称艺术品。马家浜文化始于公元前年左右,到公元前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。文化的命名地是浙江嘉兴县的马家浜遗址,分布地域以太湖为中心,南达钱塘江北岸,西到常州一带。居民主要种植水稻,并饲养猪、狗、水牛;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、石铲、骨鱼镖、骨镞等。日常生活用具以带腰沿的陶釜最具特色。

崧泽文化是以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而命名的,制造陶器的技术比马家浜文化高,鼎变成了主要的炊煮器,饮食器具以豆最多,其他还有壶、盆、杯等;稻作业较发达。用玉制作装饰品,是其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。北阴阳营文化是以南京的北阴阳营遗址命名的。石器多经细磨,穿孔技术发达,其中七孔石刀精致难得。

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陶鼎、陶豆、碗、杯、壶、罐等,鼎是主要的炊器。这些器物的身上常附有把手、耳、嘴等,最富特征的是角状把手和半环耳。埋葬死者时,常在随葬的陶器中或人的口内放置花石子。薛家岗文化的命名地是安徽潜山县薛家岗遗址,分布地域东到巢湖,西达黄梅,北抵淝水,南越长江。

石器中以多孔石刀最具特色,孔数均为奇数;炊煮器主要是鼎和釜,饮食器有豆、壶、罐等。其玉雕人物、天象版和龟甲等,均系难得的文物在长江中游地区,已经发现的文化有彭头山文化、皂市下层文化、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等。彭头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南澧县一带。

居民已会种植水稻,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:日常使用的陶器较原始,大多外红内黑,主要有釜、罐、盘、支座等,器表多饰绳纹;已会采用防潮技术建筑房屋。皂市下层文化是以湖南石门皂市遗址命名的,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北部的澧水中下游和沅水下游。生产工具主要是打制的石器,其中黑燧石质的小石器较具特色。

以陶釜为炊煮器,其他常用器皿有陶罐、钵、盘等;出现了因经烧烤而坚固干燥的居室。城背溪文化是以湖北宜都县城背溪遗址命名的,主要分布在鄂西一带。陶器多为圜底器,制作技术原始,主要有罐、釜、盘、钵、支座等;生产工具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,磨制石器主要是石斧。

大溪文化因四川巫山县的大溪遗址而得名,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。房屋多经烘烤,比较考究;居民经营稻作农业,并饲养猪、狗、牛等家畜。陶器多为红陶,遍涂红衣,并有少量彩陶。釜是主要的炊器,其他还有罐、壶、杯、盘等。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颇具特色。石器有圭形石凿、石锄、石铲等。人死后,多用屈肢的方式埋葬。

北方文化。在北方,已经发现有兴隆洼文化、新乐文化、赵宝沟文化、红山文化等。兴隆洼文化是以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命名的,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和大凌河一带。居民多住在半地穴房屋中,房子成排布列,村落周围有壕沟环绕;工具主要是大型打制石器,有石锄、铲、磨盘、磨棒等。

陶器普遍厚重,主要是简形罐和钵,表面多饰“之”字形曲折纹。新乐文化主要分布在沈阳地区,因辽宁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而得名。磨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,陶器表面饰竖“之”字形线纹;居民用煤精做成圆泡、圆珠等装饰品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;种植黍等农作物。

赵宝沟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赤峰一带,以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遗址命名。大型磨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,生活用具以筒形罐为主,还有尊形器、盂、碗、器盖等。陶器表面刻画的猪首蛇身、鹿形首、鸟形首等图案较具特色。房子是半地穴式的,也成排布列。早期的红山文化曾与赵宝沟文化同时分布于赤峰一带。

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,以玉器、彩陶、“之”字形纹陶器和细石器为主要特征。在东北、西北、西南和华南等边远地区,都发现了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存。辽东半岛有小珠山下层文化。

结语

松花江下游有新开流文化;华南以江西万年仙人洞、广西柳州白莲洞、广东阳春独石仔等遗址为代表,已发现余处公元前~前年的遗址;台湾地区分布着公元前年左右的大坌坑文化。这些文化或遗址的共同特点,是居民以渔猎、采集为主要谋生方式,农业似欠发达,过着定居的生活,以粗糙的陶器作为炊煮器和饮食器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1355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